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中国区)官方

2010-08-30
《新兴能源发展规划》给中国风电装备产业带来了什么?
        7月20日,国家能源局在北京举行2010年上半年能源经济形势发布会,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江冰在会上对外透露,《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已经成稿,准备上报国务院审批。至此,业界瞩目的“新能源发展规划”终于闪亮登场,并正式命名为“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该规划提出,从2011年至2020年,规划期累计直接增加投资5万亿元,每年增加产值1.5万亿元,增加社会就业岗位1500万个。
        在一个合适的时间节点,《新兴能源发展规划》看起来为中国的风电产业送来了它最需要的东西:资金、时间和市场。用“合适的时间节点”来形容中国风电产业所处的时期,还是比较恰当的,仅仅经历3年的市场培育和2年的快速发展,中国风电设备产业已经处于过剩:2009年,中国风电装机增量为9GW,同比上升92%,但风机产量高达13.7GW。据预测,2010年国内风机产能有22GW之高,但需求为14.2GW;中国目前风电机组生产商约为70家,90%的市场份额集中在10家生产商;中国企业最擅长的价格战从去年就已经开始,陆地风电千瓦的价格从2008年的9100/千瓦下降到今年5月份的5400/千瓦,价格继续下降已经成为行业趋势;低端建设、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最终导致低价竞争,甚至恶性竞争已经不可避免,尽管“优胜劣汰”是企业生存的基本法则,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刚刚发展起来的中国风电产业而言,一场过于激烈的市场洗礼就有点残酷。
         现在,《新兴能源发展规划》来了,它能给中国的风电产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吗?
        《新兴能源发展规划》不仅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还包括传统能源的升级变革,比如洁净煤、智能电网、车用新能源、分布式能源等的具体实施路径、发展规模以及重大政策举措等的部署规划。5万亿的投资计划经过10年的逐次分配,最终再到各个领域之后,每个领域每年所获得的“照顾”,已经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另一方面,风电装备产业已经被界定为产能过剩产业,早在2009年9月,国务院批转由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上报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严格控制风电装备产能盲目扩张。作为对国家政策的强化和延续,近期国内几家风电设备生产企业的IPO(首次公开发行)已经被变相叫停。国家抑制风电行业产能过剩的一系列举措,虽然经过地方的层层对策之后,给予风电装备行业的影响被大大削弱,但是行业资金的渠道和来源已经无法和以前相提并论。
        《新兴能源发展规划》看起来给了中国风电设备生产商足够的时间和机会,理想状态下,10年时间完全能够培育出一个成熟产业;而现实的状况是,中国的《新兴能源发展规划》给予全球风电设备厂商一个平等的机会。
        2010年1月,中国取消了有关“风电项目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的扶持性规定,原先“不满足设备国产化率要求的风电厂不允许建设”的规定被取消,在天津濒海新区,全球五大风机厂商中的维斯塔斯、苏司兰、歌美飒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5月,歌美飒技术集团在吉林建立风电基地;7月,“新兴能源发展规划”出炉。客观的说,外企在中国投资的风电装备基地,要在2011左右才能完全达到规模化生产和产生成本优势,但是更多在去年和今年投资兴建的中国风电装备厂商也要在2011年才能达到量产,在纯粹市场化竞争中,《新兴能源发展规划》没有赋予中国风电设备商更多的时间优势。
        根据《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我国将在甘肃、新疆、河北、吉林、内蒙古、江苏六个省区打造7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具体细化后,在2015年以前,中国陆上风电每年大约需要10000台风电机组(按照单机组1.5MW计算),但在2010年,中国的风电机组产能已经达到1550台。兆瓦级风电机组成为我国未来风电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风电整机制造企业数量已超过70家,风叶生产企业50多家,符合《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准入标准》能够规模化提供兆瓦级风电机组的共有7家,而能够提供兆瓦级风电叶片的主要有14家,但是到2011年,2009和2010年投资的风电设备生产基地将陆续投产,风电设备将由产能过剩而变成产量过剩。
        与此同时,国家电网公司制定的《国家电网公司风电场介入系统设计内容深度规定》、《风电运行控制技术规定》以及《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功能规范》等多个配套规定,对于风电设备企业的影响和限制也将日益显现,特别是对于刚刚起步的风电设备企业而言,限制会比较多,最后的结果是,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公平的分到它所期望的市场份额,这就好比吃蛋糕:一个直径1米的蛋糕如果进行平均分配,对于100个人而言是公平的,但是市场的游戏规则是强者先得,蜂拥而上之后的结果是有很多人吃不到。
        风电作为新能源产业之一,“技术创新”才是其核心所在,新能源市场的成熟,首先要以技术的不断革新作为产业发展的动力,技术的不断创新将生产成本降低,将单位风能转化为有开发价值的电能,风能才能发展成为独立的具有商业价值的新能源。一个简单的例子,目前我国风电产业利润主要来自政府的补贴,平均下来,风能每发1度电,政府的补贴是0.25元,到2020年我国的风电装机可能达到1.5亿千瓦,即使按照每年3000个小时的发电时间,补贴数额之大,也将成为政府不可承受之重。《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中的时限是2011年到2020年,可以认为政府对风电产业“照顾”的一个期限,但是这个期限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风电行业的技术研发获得根本性突破,无论技术性突破来自于国内或者国外,国家政策都有可能顺势做出调整,我国风电设备企业所面临的环境都会产生全新的变化。
        对于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不是来源于市场而是国家政策,这是我国的特色之一,风电装备产业更不例外,尽管风电还没有商业价值,但是政府补贴却能够让风电企业旱涝保收,补贴由中央提供,业绩和GDP归属地方政府,目前国内已经有10个省市提出和正在建立风电产业园区,《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让抢得先机者热血奋勇,旁观者跃跃欲试,关键的问题是:新能源的“新”关键在那里?如果我国将新能源做成了新能源的低端行业,仅仅是通过国外技术转让的方式进行整机组装,即使10年之后,中国的风电装备遍布全世界,中国仍然是全球风能产业的打工者。
 
友情链接: